去年(2019)是大師達文西逝世500周年,巴黎羅浮宮還舉辦特展並結合VR來讓觀衆近距離欣賞著名的《蒙娜麗莎》,但就在2019年年底,巴黎卻引來一陣是否應該將《蒙娜麗莎》“逐出”羅浮宮的熱議。
這個提議其實是因爲專程爲了《蒙娜麗莎》而來的觀光客實在太多了,而影響了羅浮宮總體的參觀體驗。但如果真的讓《蒙娜麗莎》在其他地方單獨展出,對諸多藝術欣賞者來説可能不是件壞事,但羅浮宮的收入一定會大受打擊的。
到底爲什麽《蒙娜麗莎》能夠吸引這麽多目光,成爲幾乎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畫作?說穿了就是因爲話題性十足!名作失竊失而復返、神秘的微笑、究竟誰是畫中人、真假畫作等等都造就了這幅畫成爲名畫界的網紅,臻於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的化境。
1911年《蒙娜麗莎》失竊案
1911年8月22日,一位去羅浮宮打算以《蒙娜麗莎》為背景作畫的畫家赫然發現應該挂著《蒙娜麗莎》的墻面上只有4個畫釘。原以爲是送去維修或外借,後來才發現是真的失竊了。
《蒙娜麗莎》失竊,不僅上了各國報紙頭條,更讓羅浮宮閉關一周進行調查。雖然中間有一些嫌疑人,還牽涉了大詩人阿波利奈爾(Guillaume Apollinaire)和藝術大師畢卡索(Pablo Picasso),但最後都沒有找到真正的竊賊。
直到2年後(1913),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接到一封署名Leonado的信件,聲稱有重要藝術作品要交給美術館,結果竟然就是失竊的那幅《蒙娜麗莎》!
原來這位本名為文森佩魯加(Vincenzo Peruggia)的意大利盜竊者原來在羅浮宮工作,因爲他相信《蒙娜麗莎》屬於意大利,是被羅浮宮搶去的,所以想要為祖國搶回藝術品,才藉著工作之便,偷走畫作。不過,其實達芬奇在晚年時候是在法國為法國國王工作的,所以《蒙娜麗莎》應該是達芬奇或他的後代捐給羅浮宮的。
結果這位文森佩魯加不但沒有成爲民族英雄還成爲階下囚,無論如何,他的動機很令意大利人感動,所以並沒有被判刑很久。而《蒙娜麗莎》在佛羅倫薩展出2周後,在1914年1月4日重返羅浮宮。
是否真有蒙娜麗莎這個人?
蒙娜Meno在意大利文中其實是女士或小姐的意思,夢娜麗莎也就是麗莎小姐的意思。那麽麗莎小姐是否真有其人呢?
2006年,有德國的學者在一座圖書館中發現了一本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書,書中有一段讀者的批注,大意是“這一段寫的很好,就像達芬奇給蒙娜麗莎話的畫像一樣好”,而這段批注經研判是在1503年左右寫的,因爲這樣,研究者認爲這個讀者應該是有見過麗莎本人的,也就是麗莎本人是存在的。
此外,有學者找到了一份房屋契約書,證明達芬奇的父親把房子租給蒙娜麗莎的丈夫。因此,現在一般都是認爲麗莎小姐是真有其人的。
真假蒙娜麗莎?
文藝復興三傑中的拉斐爾曾經臨摹《蒙娜麗莎》,在其速寫中的麗莎小姐,和我們現在認知的那個麗莎有相當大的區別,不但麗莎小姐有眉毛而且後面明顯有2根羅馬柱。
另外,文藝復興時期的專輯作家瓦薩利在其著作《藝園名人傳》中記載幾乎文藝復興時期所有的名人及他們的畫作,他記載的《蒙娜麗莎》也是有眉毛、有羅馬柱的。
左:目前在羅浮宮的夢娜麗莎 右:拉斐爾的臨摹速寫


一般是相信達文西總共畫了2幅《蒙娜麗莎》而不是羅浮宮那幅是假的,也因此就有學者不遺餘力的在找另外一幅《蒙娜麗莎》。
雖然,中間有新加坡富商宣稱購買到另外一幅《蒙娜麗莎》,也有俄羅斯人宣稱發現第一幅《蒙娜麗莎》,不過最終都被證明是贋品。
最後,法國物理學家建議用最新的分層掃描的照相技術,對羅浮宮的《蒙娜麗莎》進行掃描,這才發現在這幅《蒙娜麗莎》的底下,就是第一幅的《蒙娜麗莎》!
用科學方法模擬還原的第一幅《蒙娜麗莎》的眉毛、羅馬柱、樣貌等都被認爲是較符合文藝復興時期委托人的樣態的。至此也算解了2幅《蒙娜麗莎》之謎。
但爲什麽達芬奇要在原來的畫作上再畫一層,而不是重畫一幅畫?恐怕才是真正的不解之謎!而這個千古之謎,恐怕永遠也無法解開了!
掃描還原的底層的蒙娜麗莎
本文為我在嚴伯鈞老師在得到APP的《西方藝術課》的課後整理筆記及個人心得,極力推薦大家前往下載得到APP和訂閲嚴伯鈞老師的《西方藝術課》課程。
其他參考文章:
UDN: 撤收《蒙娜麗莎》?羅浮宮爆量遊客的品質對策大論戰
每日頭條:《蒙娜丽莎》失窃案始末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