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板橋、桃園、到中壢一路都沒有見到陽光,沒有想到到新竹車站前天就晴了,還出現大彩虹。心情大好!
新竹車站出來,先步行遊新竹市區、聽老師講古。新竹古城叫《竹塹城》,在雍正元年建設,也是當時淡水廳廳治(北台灣行政中心)所在。之所以叫“竹塹城”,聽老師講是當時的城墻不是磚造,而是竹塹圍起來的,所以叫《竹塹城》。
雍正年間就建設的《竹塹城》,古跡自然是不會少,新竹車站是在1913年建、新竹州圖書館1923建、新竹美術館1925建、新竹市政府1927建,這麼多將近百年的建築,都在城區步行就可以到達,我們自然不會錯過。
車站出來沿著林森路,右轉到信義路,就來到《東門護城河》,這裡已經建設為親水公園,是新竹市區市民休閒的好去處。沿著護城河走,一路小河、綠蔭,非常舒適。來到《東門圓環》,會看到古城唯一留下的城門-《迎曦門》,現在整修中,所以無法靠近。
文化路上的《新竹州圖書館》是在日治時期為了日本大正天皇東宮太子裕仁(即昭和天皇)1923年來臺訪問而建設的。原來是屬於新光人壽私人集團的,後來漫長的討論、修復今年10月才重新開放。2020-10~2021-3有《重啟・未來閱讀》的設計展,可惜這次的目標是海岸騎行,就沒有進去了,下次可以直接來去新竹參觀。
中正路上的《新竹市政府》即原來的《新竹州廳》,同樣是日治時期建設的“和洋混合”風格的建築。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中部分受損,後經修復,2005年完成修復、恢復舊貌。是保存比較完整的古跡。
到達《新竹州廳》,我們就從這裡出發朝今天的目標 -《新竹17公里海岸》前進啦!
在火車站先排排坐聽老師講古
新竹火車站
護城河
護城河
迎曦門
新竹州圖書館
古城連洗手間看起來都挺優雅的
新竹美術館
新竹州廳
0 留言